郭齐勇我国哲学史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课程

郭齐勇我国哲学史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课程缩略图


郭齐勇我国哲学史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课程

郭齐勇《我国哲学史》【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5小时高清视频】
内容简介
作为郭齐勇《我国哲学史》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供给视频课程的讲义内容,一起也供给参阅教材的高清视频说明【35小时视频说明】。本书参阅国内名校名师教学该教材的课堂笔记,浓缩经典教材的常识精华,一起精选该教材的要点内容,名师高清视频同步说明,协助考生紧记要点常识内容,轻松应对考试。
第一编 先秦哲学[视频说明]
第1章 我国古代哲学的诞生[视频说明]
1.1 温习笔记
我国古代哲学诞生于五帝与夏、商、周年代。先民们在知道并参加天然、社会的活动中,逐步有了哲学的慧识。
一、原初文明的宗教、政治与道德
五帝(约前26世纪初~前21世纪)、夏(约前2070~前l600)、殷(约前1600~前1046)、西周(约前l046~前771)时期,先民们继承初始宗教的天然和祖先崇拜,恳求保佑。各种祭祀变成广泛的风俗、礼仪。其间,与政治活动亲近有关的是天神崇拜与祖先崇拜。
1.天主与“以祖配天”
(1)所谓“天主”或“帝”是先民愿望的统率天然界各种表象、力气以及神灵的最高控制者、最大声威。领袖(政治与宗教一身而二任)凭仗于天上的声威,来加强自个对各种社会力气的控制。所以,“天主”“帝”“天”“天命”变成夏、商、周三代的王权之政治合法性的根据。
(2)“以祖配天”是指,在夏商周的祭祀活动中,只需王者才有资历祭天,祭天的大祭师(也是王者)又老是以其先祖作为配祭。《礼记·郊特牲》中说,万物的来历是天,人的来历是祖,所以祭天帝至上神时要以远近的先祖作为配享。追思天神,也追思先祖,不时想到酬谢他们的恩德,回来身心的源头,不至忘本。
2.“以元配天”“敬德保民”
(1)思维来历
①殷商年代已 德知道的启蒙。在《盘庚》中已包括了尊敬民意、民利和当政者的笃诚敬业精力等人文主义的萌发。但殷代仍以敬事鬼神为主。
②小邦周替代大殷商今后,周初人进一步有了人文的自觉,这种自觉源于他们以小邦而承受大命,又面临表里部的暴动。
(2)具体内在
①“以元配天”:即用德替代祖先,以道德作为祭天的配享,也即将德放到了与天相平等的方位。在殷周之际的改造中,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必定的改变,把血缘性的祖先崇拜,打开为政治与道德性的祖先崇拜,把外在性的天神崇拜,逐步内在化、道德化。
②“敬德保民”:周公认为,夏、殷王朝败亡,阐明“天命”是可以转移、改动的。“天命靡常”,“天惟时求民主”,人主只需恪慎其德,打点好国家,“保享于民”才干“享天之命”。所以命是可以更改的,要害是主政者要“明德”“敬德”。
(3)意义
①周人改造夏、殷两代的王权神授论,不只创造皇帝说,假天神声威为王权的合理性作证明,而且创造天命转移论,假天神声威对君主的权力作出必定的捆绑和道德的捆绑,又赋予君主不只
郭齐勇我国哲学史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视频课程插图
打点公民,而且教化公民的两层责任。
②周人的“敬”“敬德”“明德”的观念,是一种充溢责任感的忧患知道,从把责任、决心交给神转而为自我担任。这是周人在自觉、主动、反省地凸显主体的活泼性与理性作用,是我国人文精力最早的体现,是以“敬”为动力的、具有德性的人文主义或人文精力。
③周公提出的“敬德保民”“敬德安民”等一系列人道主义的思维对错常深化的,在社会实习中起过一些作用。从考古发掘上看,周代与殷代很大的不一样,是人殉与人牲的表象大大削减。周初的控制者已知道到公民的生命、日子与公民的意志、意向的重要性,将其抬高到与天命平等的方位,需求控制者应经过公民日子去晓得天命。也就是说,天意是经过民意来体现的,王者要以民为镜,从民意中去掌控天命。
3.礼乐道德
(1)周初的准则
①西周的井田制,是贵族占有村社的土地准则,既有一起耕耘的“公田”,“公田”的收入用于祭祀和公益作业,又有一夫受田百亩等。
②西周前期的宗法准则,其要害是立子立嫡(嫡长子继承)之制、封建(封邦建国)子弟之制、庙数(即宗庙祭祀)之制和同姓不婚之制。周初以此纲纪全国,变成根柢大法,按大宗与小宗、血亲与姻亲的联络树立远近亲疏的名分等级,处置权力与工业的分配与再分配疑问,以祖先崇拜、宗法联络来维系其控制。
(2)道德礼法
①与经济准则有相关的道德的内容,就是尊尊、亲亲、长长、男女有别等。从《康诰》可知其时特别偏重“孝”与“友”,已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内容。其所偏重的上天资予的“民彝”,即老群众的内在的规则,是趋向“孝”“友”等的道德。
②与孝、友等道德标准不合,则需要强行性的刑、罚。这也就初步了我国前史上控制者长时刻建议的“德主刑辅”的打点社会之战略。
二、《易经》、阴阳、五行、和同
1.《易经》
(1)由来
传说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周有《周易》,如今看到的《易经》,传闻是宓羲作8卦,文王演《周易》,即堆叠8卦成六十四卦而构成了《易经》。
(2)根柢概念
《易经》的符号是卦画,文字是筮辞。卦画有两个根柢符号,即两种爻:阳爻和阴爻。由六爻构成一卦,共有8卦(经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六十四卦(别卦)由8卦两两相重演化而成。每一卦和爻下均有简略的卦辞和爻辞。
(3)春秋时我们有了阴阳的观念,又有了卦象说,其编列规划大体上反映了阴阳力气的相对、消长、转化和事物打开改变的一些简略的观点。
2.气与阴阳
(1)概念
“气”与“阴阳”的观念呈如今春秋前期。
①伯阳父认为六合间有逐个致的“气”,称作“六合之气”,其间有必定的次序,人事次序的紊乱会致使六合之气的失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