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凉州能比呀,当初到长安,说长安比咱们凉州气派,到了洛阳才知道什么叫天子脚下!”
嘉柔这才稍稍被外头的车水马龙吸引回些注意力,掀了帘子,等车马过开阳门御路朝东走,经国子学堂,见那二十五石碑依旧如昔,表里刻字,写的是《春秋》《尚书》两部,用篆、科斗、隶三种字体,此汉右中郎将蔡邕所书,时人称之为“熹平石经”
,历经战火,残存于此极是宝贵。
关于洛阳的记忆,一下活泛过来,四年前的一个仲春午后夏侯家的兄长曾带她来开阳门看这浩大雄伟的石碑。
洛阳没变呀,嘉柔终于绽放一缕浅浅的笑意。
眼下时令,桂子飘香,逢了一场淅淅沥沥初秋的小雨,道旁翠色如洗,铜驼街上酒肆、食店等罗列两边,行人密密。
京都的贵公子们轻衣缓带,坐着一步三晃的牛车,车厢极大,羽毛成阴,从容出行。
等过延年里,听前方远远传来马蹄声,橐橐的脚步声,叱咤声,再定睛,见乌泱泱一干人簇拥着几匹高头大马也不知上头坐了什么人物,顺着官道,一路张扬地出城去了。
她们的车马被惊,明月奴娴熟老练地扯着缰绳灵巧避开,却还是无意撞翻了一家卖香糖果子的摊铺,又与另一辆牛车撞上。
几人在里头碰了脑袋,崔娘慌得查看她。
随后,赶紧下了车,先同摊铺的主人周璇。
车里无聊,嘉柔把裙子一摆,探出头,提裙小心下来,到旁边看人在那热气腾腾吃汤饼。
和她们一样,那辆牛车也是为避贵人出行,才有意外。
早立了两名十六七岁的少年人,金蝉曜首,宝玉鸣腰,不巧和嘉柔打上照面。
一个凤眸微张,坦坦荡荡地投来一道轻薄流散目光。
另一个,则面色苍白,倨傲自持,同嘉柔一碰目光,说不出对她是喜是厌,下颌高扬。
“辅嗣,说倾城佳人佳人就在眼前,当与礼赞。”
卫会盯着嘉柔,看少女眉目如画,一张脸,玉碾就,雪堆成,他这道甚毒的目光,便飘飘然再绕回这个叫做萧弼的同伴身上,调笑说,“我看她正符合你说娶妻当需绝色的要求。”
萧弼早慧,垂髫之年能通老庄,手头正在注《道德经》,得谈玄宗主吏部尚书青眼,他自己却是天下没几个能入眼的人物,说起话来便毫不客气,狠狠皱着眉:“我是要绝色不假,”
说着,余光瞥嘉柔乘坐的马车,“可也要看门去拜会吏部尚书,两人气息相投,尚书高看他一等许了黄门侍郎,可大将军不允,几次落空,尚书即便与大将军交好也是无奈,只能先揽他入了台,耐心劝慰:卿如此青春,再期黄门不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