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逸话神雕
短暂的惊愕过后,金镛放声大笑起来:“余少,我明白你所指之人是谁了。
难怪你会说我当年连载时考虑欠妥,确实如此,后来成书,我多次修订,特意弱化了那段感情。
余少看的,莫不是最初的版本?”
在场众人中,不少是金镛小说的忠实拥趸,此刻也都回过味来,余顺提及的,正是小说里绝情谷的谷主公孙止。
余顺摇了摇头,开口说道:“查生,我知晓您修订过多个版本。
但在我看来,无论怎样弱化这段感情,只要不改动整体情节,公孙止就是小龙女情感路上一道绕不过的坎。
您且听听我分析的三点,看看是否在理。”
“其一,从当时小龙女的处境与情感需求剖析,她因情受伤,玉女心经修炼受阻,以致走火入魔,幸得公孙止搭救,还悉心照料。
站在一个女子的角度,彼时她心灰意冷,极度渴望情感慰藉。
而您笔下的公孙止,气度沉穆、识见渊博,俨然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试想,当一个女子处于这般孤独脆弱的情感境地,怎会不被他乘虚而入?”
“其二,公孙止这人,表面温和谦逊、彬彬有礼,实则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极擅伪装。
他趁着小龙女受伤之际,大献殷勤,借疗伤、谈心等手段逐步拉近与小龙女的距离。
查先生,您多次修订,却始终保留了小龙女与公孙止相处数日,不禁微感倾心这一情节,想必当时修订时,您也深感棘手,改动过多怕会让读者产生割裂感。”
“其三,就小龙女的性格与认知而言,她常年在古墓闭关修炼,过着清修般的生活,不谙世事,对世俗人情所知甚少。
近距离接触过的男子,唯有杨过一人。
面对公孙止这般老谋深算之人的‘温柔陷阱’,以及绝情谷奢华的环境,单纯的她正值情感波动之际,被迷惑、心生情愫,也是人之常情。”
“查生,您觉得我这番分析可还中肯?当然,这仅是我个人浅见。
我以为,小龙女对公孙止产生的情愫,是特定情境下的错觉,既是现实困境中的无奈抉择,又暗含人性复杂幽微之处。
正因有这段插曲,方能展现小龙女从‘不食人间烟火’到‘具烟火气’的转变,也为后续与杨过感情的升华埋下伏笔,诸位觉得如何?”
“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人群中立马有人应和。
余顺见有人附和,兴致愈发高涨,又向金镛问道:“查生,说起来,小时候读完您的《神雕侠侣》,我一直有个疑问。
书中杨过与小龙女
16
年后在寒潭底重逢,您描写小龙女的居住环境时,为何特意提及屋内有小孩衣物?后来长大些,我自己琢磨出一个解释,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小龙女爱的是幼时的杨过。
可这么一想,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您书中写两人见面后的对话,杨过感慨自己老了,小龙女却宛如
16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