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营调走四分之三,开封城外只留左右为难左右为难可就因为邓宝山的左翼部队迟迟不能到达指定战略地点,让原本胡静怡部队速胜韩玉昆师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
韩玉昆师只是面对胡静怡的右翼部队,胆气很壮,一直不断组织反攻,对着岳维峻的部队狂攻不舍,让战局陷入了胶着状态!
一时之间,谁也看不出胜负!
胡静怡一面要求岳维峻的部队死死守住防线,一面催促着邓宝山加快行军速度,尽快抄韩玉昆师的后路!
邓宝山没有办法,在胡静怡的再三督促下,放弃了大量军用物资和辎重,加快了行军速度!
而一直在冷眼旁观黑石关战局的刘振华也终于下定了决心,率领镇嵩军穿过伊水大桥,抵达黑石关,与韩玉昆师并肩抗击胡静怡的部队。
刘振华之所以如此快就下定了决心,也是在大势上看问题。
奉军的聂天戈独立旅已经抵达开封,听说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既然聂天戈独立旅到了开封,估计张宗昌的十万大军也相距不远了!
至少,在刘振华看来,聂天戈独立旅只是张宗昌部的先头部队!
因为禹县惨案,红枪会对胡静怡的部队是恨之入骨!
河南境内的红枪会风起云涌,不断偷袭胡静怡的部队,这也给胡静怡造成了很大的困境!
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长期混战。
洛阳地处中原,华北一带大小战役,无不波及此地,使得豫西各县民穷财尽,土匪遍地。
广大群众为了抗拒军、匪,往往利用迷信,自发组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武装组织,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洛阳红枪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红枪会起源于清代的白莲教、义和团,是一种利用封建迷信组合起来的具有群众性的武装组织,也叫“硬豆”
。
民国初年发源于山东,迅速蔓延到河南、河北、陕西及江苏北部。
其首领称为“老师”
,老师设坛收徒,练功习武。
老师的话,会徒要无条件服从。
凡是入会的必须是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入会时首先要举行仪式。
按照规定是“法不传六耳”
,即不让第三者听见,入会者必须单独进祭神的屋,在老师教导下到神前烧香磕头,喝符水,念咒语,传授戒条。
他们声称喝符念咒,就可以枪炮不入,还可以治疑难病症,连打人身体内的子弹都能起出来。
其戒条共十条,有:不准传法语;不准偷法倒流;不准背师忘友;不准偷盗;不准奸淫;不准欺骗等等。
因为红枪会是群众性的组织,约束并不很严,所以入会的人时多时少。
在环境对他们有利的时候,村子中的青壮年就会全数参加;环境不利时,人员就会大量减少。
在洛阳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