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茵一听这病症便明白了,这是中医上的病症名称,在西医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这就是感染蛔虫卵引发的症候。
蛔虫尤其喜欢钻孔,在机体寒热不适时,蛔虫在体内也会受到刺激,继而在肠腑内搅动不止。
最常见的,大概就是蛔虫上窜入隔,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蛔厥证了。
在此之前,西医猜测是胆结石。
杨莲韵对着陈茵点点头,陈茵上前也给这位同学把了脉,把脉的时候,细细观察了他的正常。
病人两颊有团斑,双巩膜下端可见蓝色条状纹,尾端像火柴头。
陈茵收了诊脉的手,拨开他的唇,见他下唇内侧白诊满布。
陈茵将这些症状说了一下,之前诊脉的那个中医又补充道:“病人发作的时候满床翻滚,呻吟不绝,隐痛不休。
他说他的右肋剧痛已经有五日了,发作时呕吐不止,舌苔黑腻。”
陈茵说道:“我同意这位大夫的诊断,是蛔厥证无疑了,或者可以叫做胆道蛔虫症。”
而且,从这些症状上来看,病人的病症已经十分严重。
大夫点点头。
杨莲韵问道:“可有药方?”
一般蛔厥证当用乌梅丸加减,对于方子陈茵和附属医院的中医都没有任何异议。
只是在量上,两人还是有些分歧。
乌梅丸有一味附子,附子有毒,附属医院的大夫在开药方的时候,就将附子量减半,再让病人分两次服用,也就是说减半再减半了。
附属医院的大夫是先学习的西医,随后再由经方入的中医,所开出的方子中规中矩。
不过在他看到陈茵的方子的时候,却又觉得陈茵开方虽然大胆,却也拿捏的恰到好处。
且方子中加蜜和姜汁,可谓是神来之笔。
“此方要如何煎制?”
大夫问道。
陈茵说道:“上方先煎取浓汁600毫升,在加入蜜煎三沸之后加入姜汁,病人分两次服用,每隔三个小时服用一次,服药之后帮小时候再服用芒硝。”
附属医院的大夫原本就是觉得陈茵附子用量比较大,此时听到她说药分两次服用,面上神色便缓和了下来。
之前他是觉得这位小姑娘或许是真的有医术的,只是年纪小,开药孟浪了些,此时见她说出煎制药材的办法,却是对她改观了不少。
杨莲韵问道:“这个法子可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