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肃之看了她一眼,叹道:&ldo;我与甘令,原本便是不同的。
&rdo;姜氏想了一想,道:&ldo;也罢,六郎便不要出去了,天气又热。
&rdo;她又开始犯愁,到了夏天没有冰,在这里可怎么过?她已经盘点过了县衙,非常不幸地,连冰窖都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1】&ldo;妾为丝萝,愿托乔木&rdo;……是化用《虬髯客传》&ldo;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rdo;……这里是借指,请不要想歪啊!
其实很多的诗词里,都会用类似的话,来做借喻。
比如辛弃疾曾作词,有&ldo;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rdo;句,以受妒遇谗的佳人自喻……古代文人都这样来的,以美人芳草自喻啊,你们不懂欣赏我啊……之类的。
☆、80&iddot;小变态下乡有个走到哪吃到哪,不但会吃还要改良食谱、留下各种笔记、拿名字当菜名儿的吃货胖子曾说&ldo;倾城随太守&rdo;、&ldo;千骑卷平岗&rdo;,可见官员的排场还是必要的,像甘县令那样毕竟是少数。
苏胖子当时做的是太守,颜肃之如今只是个县令。
排除夸张的倏手法,颜肃之现在自己连百骑都凑不齐,只得带着二十骑出行‐‐部曲还得开荒呢。
千亩地,在这些死土豪眼里并不算多,若从开荒做起,却也是件麻烦事儿。
尤其是荒地才耕种的,土地又薄,天气又热。
因是荒地,一应灌溉之类的公共设施之前就是根本没有‐‐想在秋收前将这一切搞出个雏形来,现在就得赶工。
颜家一家三口‐‐六郎在家由阿方照看‐‐除了这二十骑的护卫,其他的随从都是奴婢充数的了。
颜神佑也带着她的那小小一队人马出来散心。
客女们原便生在乡间,对乡村生活颇为熟悉,听说要下乡,也生出一股怀念之感。
卢慎思之再三,还是委婉地提醒了颜肃之一句:&ldo;本地山民颇多,百姓颇染夷风,这个,于男女大防,并不十分森严。
&rdo;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没有那么多的礼教束缚,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颜肃之听了,微一皱眉,旋即展颜:&ldo;有意思。
&rdo;他原本是想带方章同行的,以方章久在甘县令手下工作,熟知下情。
但是见卢慎知道得好像也挺多,想了一想,便将方章留下看守衙门,自带了何三与卢慎同行。
第一站是颜肃之自家开荒的地方,颜神佑被塞在车里,天气有点热,她嫌气闷,开了车窗。
阿竹眼明手快地将竹帘放下,颜神佑翻了个白眼,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新的坞堡占地极广,已经划出了范围,四周已挖出浅渠来做界线。
颜神佑再忍不住,挑开了窗帘伸头往外看。
此时工地上的人不足三百,在这么大的地方上,显得相当地&ldo;地广人稀&rdo;。
界线里面,已有数排矮房,集中在一起。
界线外,也是轮廓分明地勾勒出了长方的土地条块。
有的土地上,已经冒出了整齐的绿色。
何大一个呼哨,部曲们齐齐停手,整齐地列队。
卢慎看了,大吃一惊,暗道真是整齐。
如此甚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