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廷尉因族侄参了颜肃之,正在憋气,大力赞同了姜戎的观点。
又有皇帝偏袒,再有唐仪煽风点火。
各方一齐用力,判了个颜肃之出东宫,往归义县为县令!
旨意下时,楚太尉都傻眼了,他原想着,轻则申诫,重则贬官,好歹还是在京里的,哪里想到会被判到京外呢?可他主要是管军事的,不管这人事调动与审判。
颜孝之倒是想为弟弟求情呢,可他弟弟一被没打,二没被骂,求的什么情?米丞相也是有苦说不出,蒋外甥不知道犯了哪门子的邪,必要为他姬舅舅出一口气,死咬着不放。
贬出京,给个好一点的县吧,他便有话说:&ldo;是罚是赏?&rdo;颜肃之如愿以偿。
消息传到颜府,姜氏默默地将已有腹稿的方案付诸实施,只是又向楚氏讨了一个人情,她想请带一个先生随行。
楚氏是支持儿子跟水家对着干的,要是水家让颜肃之喝酒,颜肃之就喝了,那才是丢脸!
可是判得这样重,却出乎她的意料。
判决下来的时候,她就在想,那地方偏僻,如果姜氏肯去自然是好的,可是一双儿女,她是想留在京里亲自抚养的。
好好的孩子,可不能耽误了。
哪知姜氏要先生。
楚氏道:&ldo;他去便去,便是不去,也是使得的,&rdo;派往穷乡僻壤的官儿,多有嫌弃而不赴任的,&ldo;你们又何须同去?&rdo;姜氏道:&ldo;一家人,总是要在一处的,我是这样想的,郎君,也是这个意思。
&rdo;楚氏道:&ldo;他胡闹,你也跟着胡闹?那地方有甚好先生?岂不是要耽误了孩子?&rdo;姜氏道:&ldo;孩子离不得父母的。
&rdo;婆媳两个为孩子又争了一回,等颜肃之回来,楚氏又说颜肃之:&ldo;竟要带儿子去烟瘴之地冒险?&rdo;颜孝之也说:&ldo;还是将他们留在京中的好,亲友皆在京中,如何照顾不得他们?&rdo;他是封建家长那一派作风,以兄弟子侄为己任,自然也以其为囊中物。
颜肃之必定不肯:&ldo;你们看不住。
&rdo;颜孝之想起那个小变态,哑然。
楚氏道:&ldo;叫神佑来,我来问她。
她都多大了?你在那处,一来一回,总要有一、二年,多了三、五年都未必!
她在外地,怎么议婚?&rdo;不多会儿,颜神佑就被叫到了。
到了之后听楚氏问她:&ldo;你父亲要去归义为县令,你是跟着去呢?还是留在京里?&rdo;颜神佑道:&ldo;因东宫事?&rdo;楚氏一点头。
颜神佑问道:&ldo;家里有舆图么?&rdo;大家都不知道她问舆图要干什么,看归义在哪里?楚氏道:&ldo;归宁离京九百里,你要去?&rdo;颜神佑也掰手指,也没慌乱,只说:&ldo;能给我看看舆图么?&rdo;不管走与不走,她就这习惯,有网络的时候随手百度谷歌天涯,没网络的时候听到新鲜的事儿就要记下来,遇到不懂的就要翻书,然后再发言。
楚氏道:&ldo;给她舆图。
&rdo;颜家别的少,地图尤其多。
展开来,颜神佑一看就乐了,眉花眼笑地道:&ldo;我跟着阿爹去!
这地方好。
&rdo;秉承着土包子的一惯传统,大的,就是好的!
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拣大个儿的啃,一定不吃亏。
这货就是骨子里对于土地有着莫名其妙的坚持。
楚氏怒道:&ldo;真是都疯了么?&rdo;在一家三口的坚持下,楚氏虽是长辈,却也没能将颜神佑姐弟俩留下。
恨得直说颜肃之糊涂,又说颜神佑白聪明了一回。
这孩子,不经父母同意,便是祖父母,也是难抱走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