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理论考研每日真题解析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马理论考研难度小的学校)

马理论考研每日真题解析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马理论考研难度小的学校)缩略图


马理论考研每日真题解析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马理论考研难度小的学校)

|==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理论学习】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
【思政君讲解】哈罗,大家好,我是爱唱歌的思政君,从今天开始,我们团队将开始给大家讲解马理论考研真题,从组织语言和写题思路上,给大家一定参考哟,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今天思政君解读的知识点是马理论中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这一理论是2018版教育部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第一章部分最核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各大马理论院校高频考点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知识点的考题都有哪些形式。
?
【真题鉴赏】
①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简答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
②应该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述题)(北京大学2015;南京大学2007年;西南大学2012年)
? ? ?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考点在诸多名校的考研考试中均有出现,所以该考点一定是大家在学习马原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知识点。下面是思政君对该理论的总结。
? ??【2018版马工程教材知识点归纳】
? ? ? 第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与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在总体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 ? ? 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
【理论拓展一——史论结合】
1.?经典著作视角——理论出处
? ? ?实践的观点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核心观点,这句话实际上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第八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理论也是我们把握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理论的源泉,换言之,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
?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 ? ?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 ? ?其二,根据对实践的这种理解,马克思进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2.历史视角——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在长达500年的探索历程中,推动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发展的,始终是社会实践。因此,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 ?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做了科学预测和设想,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无产阶级革命遇到重重困难,因此条件的限制,马恩对东方社会社会主义的设想主要还是理论上的,对东方社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给出确切的“药方”。
? ? ?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之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尽管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探索如何搞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是苏联模式并不成功。因此,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探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概括和总结。
? ? ?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
马理论考研每日真题解析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马理论考研难度小的学校)插图
人积极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李大钊看到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写下了《法俄之比较观》、《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选择了马列主义,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径,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多次探索,创立了“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最终使我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面对国家建设路上的许多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科学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992年,面对姓资姓社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的伟大时代,必然催生治国理政新思想。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力量源泉,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指针,也是中国未来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心骨、定盘星。理解中国的当下与未来,离不开新思想;而要理解新思想,必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正是从对时代课题的回答中走来,新思想正是从改革开放的火热实践中走来。
? ?

本文借鉴了报刊资料、网络资源。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