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笔记】华工考研《830生物化学》知识点笔记之蛋白质的结构与…

【复习笔记】华工考研《830生物化学》知识点笔记之蛋白质的结构与…缩略图


【复习笔记】华工考研《830生物化学》知识点笔记之蛋白质的结构与…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从厌氧生物转化为好氧生物是生物进化中的一大进步。脊椎动物中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起到载氧和输氧的作用,肌红蛋白在肌肉中起贮氧和氧在肌肉中分配的作用。

(一)肌红蛋白(mb)的结构与功能

(1)三维结构:

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构成,相对分子量16700,含153个氨基酸残基。分子中多肽链由8段α-螺旋组成,分子结构致密结实,带亲水基团侧链的氨基酸分布在分子外表面,疏水氨基酸侧链几乎全埋在分子内部。

(2)辅基血红素:

由二价铁和原卟啉ⅸ组成,原卟啉ⅸ由4个吡咯环组成。铁原子只有亚铁态的蛋白质才能结合氧。蛋白质提供疏水洞穴,固定血红素基,保护血红素铁免遭氧化,为氧提供一个结合部位。结合氧只发生暂时电子重排。

(二)血红蛋白(hb)的结构与功能

(1)血红蛋白由4个多肽链(亚基)组成,如α2β2(成人血红蛋白hba),每个亚基都有一个血红素基和一个氧结合部位,α-链有141个残基,β-链有146个残基,且α链、β链和mb的三级结构都非常相似。实际上对于人的这三种多肽链分析发现只有27个的残基是共有的,这表明蛋白质高级结构的保守性。只要功能相同(都与氧结合),高级结构就相似,有时甚至是唯一的。

血红蛋白与肌红蛋白结构上最大不同在于血红蛋白有四级结构,是四聚体,,而肌红蛋白只有三级结构。因此血红蛋白运载氧能力增强,还能运载h+和co2,在氧分压变化不大范围内完成载氧和卸氧工作。且hb为变构蛋白,可受环境中其他分子,如h+,co2和2,3-二磷酸甘油酸(bpg)的调节。

(2)氧结合引起血红蛋白构象变化,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在四级结构上有显著不同,发生构象变化。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是协同进行的,具有正协同性同促效应,即一个氧分子与hb结合,使同一hb分子中其余空的氧结合部位对氧亲和力增加,再结合第二、三、四个氧分子则比较容易。

(三)血红蛋白分子病

人类已发现300多种不同突变的血红蛋白,许多突变是有害的,产生遗传病,如镰刀状细胞贫血症:

病状:贫血症;

检查:血液中含大量镰刀形红细胞hbs,没有足够可承担输氧的正常圆形细胞hba。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是血红蛋白分子突变引起的。

研究:电泳发现hbs和hba电泳速度和等电点均有差异。在ph8.6下均向正极移动,但hbs比hba稍慢,说明hbs比hba少几个带负电荷基团。

氨基酸测序发现hba与hbs区别在于β-链上6-位glu(hba)变为val(hbs),结果由于疏水相互作用,β-链上6-val与1-val接近,使血红蛋白分子从扁平状压缩变形,形成细长聚集体红细胞,构成镰刀形,与氧结合力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分子四条肽链共574个氨基酸残基,只两个β-链上的氨基酸被代替(2glu→2val),即引起如此严重疾病。

2、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一)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

(1) 根据化学组成测最低分子量:

1.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均含铁0.335%,分别求它们的最低分子量:

肌红蛋白为55.8(fe原子量)÷0.335×100=16700,与其他方法测分子量相符。

血红蛋白含铁也是0.335%,最低分子量也为16700,但用其他方法测分子量为68000,即每一个血红蛋白含有4个铁原子,由此计算更为准确分子量为:16700×4=66800。

2. 由氨基酸含量计算:

如牛血清清蛋白含trp0.58%,蛋白质最低分子量为35200;每一牛血清蛋白含有2个trp,所以分子量为70400,比其他方法测出的准(69000)。

(2)沉降系数和沉降系数单位:

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受强大离心力作用时,蛋白质分子沉降,沉降速度与蛋白质分子大小和密度、分子形状等有关,可用于测分子量。

沉降系数:蛋白质颗粒在单位离心场的沉降速度是个定值,称为沉降系数或沉降常数用s表示。

s常用来近似描述生物大分子的大小,蛋白质、核酸、核糖体和病毒的沉降系数介于1×10-13到200×10-13sec范围。

为方便起见,把10-13sec作为一个单位,称为svedberg(斯维得贝格)单位或沉降系数单位,用s表示,如人的hb沉降系数为4.46s,即为4.46×10-13sec。

(二)蛋白质胶体性质与蛋白质的沉淀:

蛋白质溶液属胶体系统,分散相质点大小1~100nm。

蛋白质可用盐析,有机溶剂沉淀,生成重金属盐、加生物碱和某些酸类(如三氯乙酸)进行沉淀;蛋白质加热变性也会沉淀。

(三)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前处理:

将蛋白质从动、植物或细菌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天然状态,不丢失生物活性,如用适当缓冲液提取蛋白质,离心除去杂质。

(2)粗分离:将蛋白质提取液中所需要的蛋白分出,除去其他杂蛋白、核酸和多糖等。

1.等电点沉淀和ph控制:

等电点沉淀:改变蛋白质溶液ph,使蛋白质净电荷为零处于等电点,相邻蛋白分子间无静电斥力,溶解度最低,蛋白保持天然构象聚集沉淀。

由于不同蛋白有不同等电点,也可将一些蛋白质混合物分开。

2. 盐溶和盐析:

盐析:当溶液中盐浓度增大,离子强度达一定数值时,蛋白质溶解度下降并进一步析出。

盐析蛋白保持天然构象,能再溶解。一般用硫酸铵盐析,硫酸铵在水中溶解度高,且溶解度的温度系数较低。

盐溶:当加入低浓度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增加。

(3)细分级分离:

一般用层析法和电泳法。

1.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不处于等电状态的带电颗粒(如蛋白质分子)

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电泳迁移率或泳动度(μ):为单位电场强度下,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的移动速度。

μ = υ/e υ:颗粒泳动速度,e:电场强度

常用的电泳种类:

①区带电泳:在支持物上电泳时,蛋白质混合物被分离成若干区带。

②薄膜电泳:使用醋酸纤维薄膜和聚酰胺薄膜。

③凝胶电泳:凝胶有分子筛效应,可更好分离。如常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④毛细管电泳(hpce):毛细管散热好,有助于消除热引起的对流和区带变宽;系统高分辨力,进样量少,可分离手性化合物。

⑤等电聚焦电泳:具有不同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载体在电场中自动形成ph梯度,使被分离物移动至各自等电点的ph处,聚集成很窄的区带。

分辨率高,适于分离分子量相同而电荷不同的两性分子。

ph梯度制作:可利用两性电解质,已有商品出售。

2. 亲和层析:是利用对配体的特异生物学亲和力的纯化方法,可一步提纯。

根据生物分子与特定固相化配体(ligand)之间的亲和力不同,而使生物分子在一种特制的具有专一吸附能力的吸附剂上进行层析。

例如将酶的底物或抑制剂接到固体支持物上(如琼脂糖),制成专一吸附剂,并装在层析柱中。当含有这种酶的溶液通过层析柱时,酶就会被吸附,而其他蛋白质则不被吸附先流出;然后再用适当缓冲液将吸附在柱上的酶洗脱下来。

(4)结晶:

结晶为蛋白质纯度一个标志,也是判断制品处于天然状态指标。蛋白质纯,则易结晶,为分离提纯最后步骤。

更多考研信息可以关注

公众号:华工考研院

论坛:http://www.huagongkaoyan.com/forum.ph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复习笔记】华工考研《830生物化学》知识点笔记之蛋白质的结构与…插图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