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也好,委屈也罢,欲逐朝廷命官而窃据江东的袁术入侵之师,这就是绝大多数江东人对策所统领的这支大军的看法。
于是乎这一路上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是一层一层地加深他们的恐惧。
以至于大军每推进到一个新的地方往往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百姓们阖门闭户,惶遽不敢出;长吏们丢下城郭,窜伏山草。
“公瑾——”
策哭丧着脸,“你说这该如何是好?”
那边厢却一派闲豫地理了理衣摆:“你明明已想好应对之策了。”
“可我需要你帮忙——”
“所以——我不是都已经准备好了?”
那么策的应对之策是什么呢?首先,当然要从自身形象入手。
在这乱糟糟的世道里,兵们名之为兵,实则多与强盗无异。
他们饥则寇略,饱则弃余,每夺一地,则□□掳掠滥杀无辜,百姓们苦不堪言。
于是乎——“那四大纪律九项注意可已切实贯彻全军?”
“是!”
“晓谕各军切莫违犯!
否则,别怪我孙策翻脸无情!”
“谨遵将令!”
于是乎——“他大伯,那支袁术的逆军看上去还不坏嘛!”
“何止不坏?军士奉令,不敢掳掠,鸡犬菜茹,一无所犯。
明明就是很好!”
“那领队的将军听说姓孙?看他年纪轻轻的,可有位号?”
“那不就是出身咱们吴郡的乌程侯孙文台的长子么?名策字伯符的,位号么,好像是行殄寇将军。
不过因他年方弱冠,大家伙儿都孙郎孙郎地叫,他自己似乎也喜欢。”
“那——不如咱们去劳军?”
“哪个还要你提醒哟?喏喏喏,牛酒我都准备好了!”
百姓们的心收伏了,那大族们的呢?这个时候,就轮到周郎闪亮登场了——如果说在此之前我对于“世家”
这一概念的理解仅限于门怀橘陆郎不然……我还是逃吧!
自打传来消息,说母亲今天傍晚就到,紧张得手心冒汗的我便再也抑制不住地转起这个念头来了。
可逃去哪儿呢?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富春老家比较好,那儿有叔父在,我就是躲个一年半载也无妨。
叔父孙静,字幼台,当年父亲初兴兵时,叔父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以为保障,颇得众人拥护。
但他是个恋家的人,因而后来父亲升迁离乡、外出征战后,他并未相随,而是留在了富春老家。
有别于父亲烈火一般的性情,叔父是个极温和谦恭的人,族中的小孩子们都跟他亲近。
不久前他刚刚得了第四子,取名孙奂,我都还没见过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