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至,夏意浓,谈夏天“风雅”
小暑天热,一个人坐在草棚下,乘凉喝茶写作,写一段文字,累了,喝口茶,闲翻手机,查老黄历,桃花鲜,李花白,杏花暖,翻看以前的日子,像翻阅十二月令的花事,一直翻到石榴花因风开。
看“夏”
,才知道夏有很多称呼,有三个月时间六个节气,又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夏天”
是她的本名,她还有诸多别名、雅称。
“孟夏”
是夏季的第一个月,一般指农历四月。
《楚辞·九竟》中有云:“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随后的农历五月、六月,分别为“仲夏”
“季夏”
,与农历四月合成“三夏”
。
“长赢开序,炎上为德。”
赢,通“盈”
,使草木长盛者为夏生命的长,生活的盈,故此,说“长赢”
即说夏天。
夏天槐花开了,樱桃熟了,故有“槐夏”
和“朱明”
一说。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人说夏日苦,称“苦夏”
。
“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为“昊天”
。
“喜麦秋之有登,玩梅夏之无事”
,夏为“梅夏”
。
麦秋、昊天、梅夏……夏天给自己取的别称、雅称太多了,倒像是一个书法家,要依据作品的不同,钤印不同的闲章。
每每不同,又恰到好处。
从立夏到大暑,夏天有6个节气,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日的美好,就在这几个不同的节气,大自然翻阅每个篇章都会给人带来心动瞬间。
农历五月二十,小暑,夏季的第五个节气,《释名》里说,“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万物繁盛,夏意渐浓,大多数城市都开启“上蒸下煮”
的盛夏模式,就连偶尔吹起的风,都卷着滚滚热浪,骄阳之下,稍作行动,便是汗流浃背,真应了那句“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
天愈热,人易燥。
小暑有三个讲究:一是“食新”
,或许更是意在求新,一如人生。
成熟的早稻碾出新米,先供奉祖先和五谷神灵,祈愿风调雨顺,再酿作粮食酒,邻里乡亲分食尝新,谓之“食新”
。
二是出梅入伏,民间晒书晒衣,曾有诗云:“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
即便没有条件晒衣晒书,那不妨晒晒自己,晒太阳是天灸,提高免疫力。
三是“头伏饺子”
,有道是“东西不同风,南北不同俗。”
同样是小暑时节,在北方,少不了一顿“头伏饺子”
,也有说要吃炒面。
夏天又分为初夏,盛夏和残夏。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树上的花朵飘飘洒洒随风飞落满地,初夏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缓缓地走来了。
春季开花,初夏结果,杏儿、梨儿、桃儿们挂满了枝头。
盛夏是炎热的,炎炎夏日,阳光如火,把大地烤得滚烫。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浪,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无形的蒸汽中。
青蛙“呱呱”
的叫声和蝉“知了”
的叫声交汇成一首美丽的乐章。
残夏临近初秋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炎热,人们由短袖换成了长衫,树叶换上了黄色的盛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