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家可能又会问了“贾府难道还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吗?”
贾府自然不缺会讲故事的人,但那些人来贾府都是为了赚钱,讲的故事千篇一律,大家伙并不喜欢,但刘姥姥可不一样,不管怎样人家七十五年的农村生活阅历也足以满足红楼儿女和老太太的好奇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姥姥讲的第一个故事叫“雪下抽柴”
,这个故事讲的可谓是一波三折。
开头刘姥姥就故意设了个悬念,故事发生在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
一日刘姥姥还未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想着必定是有人来偷柴草,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村庄上的人。
讲到这里其实就已经很吸引人了,连贾母也在猜说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去烤火也是有的。
于是刘姥姥继续讲说并不是客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及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儿。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漫天大雪的清晨,一个身着红衣服白裙子的女儿在雪地里抽柴,是不是凄凉之感一下就涌上心头,不仅我们如此人群中有一位多情公子哥也在惦念着小姑娘。
那故事都讲到这里紧接着就要公布小姑娘的身份了,曹雪芹才不呢,定要平地起波澜,刚讲到这位小姑娘就听外边吵嚷起来,贾母此时也没有心情再听故事,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无论什么时候水火无情这句话都适用,尤其古代的房子很多都是用木头做的,最怕的就是着火,所以索性连“火”
这个字都不提,“着火”
叫“走水”
。
众人都在关注火情,只有一个人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里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不用猜也知道这个人就是宝玉,每一个美好的生命他都要去守护去关心,无论她是身边人还是陌生人,这就是怡红公子一生要去追求的。
还没等刘姥姥给宝玉回答贾母就赶紧打断了说就是因为刚才说抽柴才惹出火来,让刘姥姥再说别的,宝玉听闻也只能作罢。
于是刘姥姥讲了第二个故事关于“因果报应”
,说庄子东边庄上有个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岁了。
整天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说:“你这样虔心,原来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
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
落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
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
这一席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感觉这个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识呀,这不就是发生在贾府的真实故事吗,贾母有个儿子叫贾政,贾政和王夫人生了个大儿子叫贾珠,没想到十七八岁就死了,后来王夫人也开始吃斋念佛这才又生了贾宝玉。
我们前边就说过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是非常相信这些神佛的,他们相信只要虔诚就会有好事发生。
那刘姥姥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呀,其实她就是希望贾母、王夫人能够多做善事,多给像她这样的人以施舍,就能换来好的结果。
在后来这件事不是也应验了,当贾府面临被抄家的结局,凤姐的女儿贾巧姐被卖到了妓院,最终还是刘姥姥将其救出并安排巧姐儿嫁给了自己的孙子板儿,也算报答了当初凤姐给自己二十两银子的恩情,所以因果报应就是如此。
就算所有人都忘记了“雪下抽柴”
的故事也仍有两个人还记挂着,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黛玉。
刘姥姥的第二个故事众姊妹并不感兴趣大家商议着怎么给史湘云还席,宝玉道:“老太太又喜欢下雨下雪的。
不如咱们等下头场雪,请老太太赏雪岂不好?咱们雪下吟诗,也更有趣了。”
林黛玉忙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呢。”
黛玉这话一看就是说给宝玉听的,里边还不乏有一些酸味,其实最懂宝玉的依旧是黛玉,她就知道宝玉准放不下那个雪中抽柴的姑娘,这种心有灵犀的默契也只有这对儿小情侣最懂彼此了。
一时大家散了,背地里宝玉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是谁。
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