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千恩万谢地送走了乡亲们,谁知道太公和姥爷就在此时联袂而来,李洋和李山觉得有些疑惑,这两个老爷子要干什么?太公从身后解下一个长方形的木匣放到地上,打开木匣后里面赫然是一把泛着暗红血光的大刀,长有一米左右,整个大刀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息,站在旁边的李山和李洋不由自主地激灵灵打了个冷颤。
太公一把抄起大刀,有些缅怀地对李洋说道:“二狗子啊,这是太公当年杀小鬼子时候用的大刀,这把刀沾了三十几个小鬼子的狗血,至于汉奸狗腿子的血就更不知凡几了。
现在国家太平昌盛,这把刀也没什么用处了,太公怕你在山上有危险,这把刀就送给你防身吧。
不过你可不要小看这把刀啊,那是抗战的时候县城里的有识之士看到我们没有趁手的兵器,就出了大钱买到了一些精铁,然后县城所有的铁匠用了差不多一个月才打造出四十多把,这把大刀长一米二,重十二斤,刃口极好。
太公有两把,另一只我打算等小山子稳当几年再传给他,这小子现在还是一身的戾气,不适合用这样的刀。”
李洋心中欢喜异常,乖乖,没想到太公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啊,这把大刀一看就知道不是凡品,都五六十年过去了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这简直就是杀人的利器啊。
再说李家村的传统一直很剽悍,都是棍棒教育,小男孩从小就要开始练一些拳脚功夫,所以对一些刀枪等都特别喜欢,这些都是渗在骨子里的血脉传承,外人是无法理解的。
看到李山眼珠子有些发红,李洋赶紧一把抓过太公手里的大刀,显宝似地耍了个刀花,不理在一旁愤愤不平的李山,美滋滋地对太公说道:“太公啊,这两天我可一直担心自己在山上遇到个山猫野兽什么的,有了您这把传世宝刀我可就什么都不怕了,绝对是遇熊杀熊,遇狼宰狼。”
太公呵呵地笑了几声,这时候千万不能接话,否则这小子抓鼻子上脸还不知道会整出点什么幺蛾子呢,这一点老人家还是有经验的。
看到太公不搭理自己了,李洋转向了姥爷,看到姥爷身后背着一杆猎枪,手里抓着一个布口袋,李洋都快要幸福的晕掉了,“姥爷,这~~这不会就是那把枪吧?”
宋学海笑着点了点头,把枪解下递到李洋手里。
宋学海这把猎枪也不是凡物,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家里也是大户人家,看到儿子喜欢枪,当时的老太爷就花了大价钱到汉阳兵工厂手工制造了一杆猎枪,这杆枪滑线流畅,精度高,从来没有卡子儿的现象发生,一直是宋学海的命根子,想不到今天为了外孙的安全也贡献了出来。
这时候李洋左手提刀,右手拿枪,整个人兴奋地都哆嗦起来,“幸福啊,你他娘的来得也太猛了点吧?有了这两样东西,咱就是名副其实的调兵山之王!”
送走了李山和两位老爷子,整个调兵山刹时就变得空荡荡的,只余几只还未归巢的鸟雀在鸣叫着。
李洋跑着来到了篱笆的大门前,在围篱笆的时候留了一道大木门,好方便进出,把大门关好后插上插销,李洋身心愉悦地开始巡视着自己的领地。
捧了几把水塘里的水喝了几口,真他娘得甜;折了几串映山红看了看,真他娘的美……总之现在李洋眼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兴奋了一阵子,看看离天黑还早,李洋一个意念来到空间里,看着满池子的黑蛟鱼苗,李洋的眼睛泛着道道金光,就好像那游来游去的不是鱼,而是一张张舞动着的钞票。
李洋把全身脱了个精光,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渔网进入大池子中,反正这里没有其他人,也不用难为情。
挥舞着渔网,李洋不一会儿就捞了一桶鱼苗,然后就来到外边把鱼苗倒入水塘里。
当把鱼苗都捞完后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西边的天际火红一片,似一幅绚丽缤纷的水彩画。
最初是一片鹅黄色打底,一层淡淡的橙红;橙红中加一条淡蓝色的彩带;彩带的一端满满的展开,一面宽大的血色丝巾,渐行渐远一直撕扯到天边……把夕阳衬托得更加醉人,更加绚灿!
暮色中的远山,灰暗如岱样的壮丽。
苍茫里,隐约可见满山的苍松翠柏,白桦杜鹃。
微风摇曳着它们的枝叶,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的苍劲,更加的挺拔。
婆娑的枝叶透着一抹斜阳的余晖,就见斑驳的斜阳挂在树梢上,一点点地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