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三阿哥胤祉总觉得老九是自己花钱买票,胤禟可以负责任的说,他对登上那坑爹报纸一点兴趣也没有。
这个报纸年初才刚刚发型,自从知道儿子们的学问有纳兰容若操心,胤禟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见识到弘历的本事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名师出高徒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弘历的诗词造诣真是越来越高的,从憋诗到如今信手拈来,进步不可谓不大。
今天以前,胤禟对文学的理解都是狭隘的。
直到胤祉被弘历搞得丧失理智,三波攻势之后就晕了过去。
胤禟有了新的见解,难怪御史台的老东西人见人怕,撇开他们爱打小报告这点,嘴炮功力也令人蛋疼。
更恼火的是,这批人大多是贫贱出身,因为才学过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他们一开始是混在翰林院的,因为嘴皮子特别利索,并且愤世嫉俗,他们与翰林院主流风尚格格不入,这才被调去御史台。
同样一句话,别人说无伤大雅到了他们嘴里杀伤力惊人。
再说这场比武。
让康熙总结——老三不敌老九,落败。
到政敌或者不对盘的兄弟口中,最多加两句讽刺的话,弘历展示了他嘴炮的潜力。
从平仄对仗韵脚和意境方面,它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却胜在通俗易懂。
论诗词,汉人最为精通,满人入关以后,也学了不少附庸风雅的玩意儿,科尔沁这片还是不怎么开化的,弘历这首诗有两点成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