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事虽然她知道得不多,但是一些粗略的情况她还是知道的,如今柴靖远这般一说,她便在心里分析出个大概来。
皇帝年幼,太后垂帘,这种朝政格局本来就不稳定,产生矛盾才是必然。
把持朝政的刘太后不是皇帝的生母,这是矛盾之一。
从前皇帝还小,自然事事都听刘太后的,可如今皇帝已是满十五岁了,跟自己一般大小,读了许多书,又经历过许多事,凡事定然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偏偏刘太后是个深闺妇人,若论争宠治家什么的,也许她很厉害,可在国事上她的想法和见解又怎么可能会跟皇帝一样?这是矛盾之二。
两位主子意见不合,下面的朝臣必然会站队,皇帝虽然年幼,但名正言顺,想来力挺皇帝亲政的大臣不少,但刘太后听政几年来,培养的心腹也不少,所以,朝臣便分为了三派,水火不容的两方,外加一方明哲保身两不相帮或者左右逢源之辈。
这位吕相爷想来是太后派系中的重要人物,而且宰相的位置也很关键,搬倒了他,定然就会改变朝中格局,皇帝说不好就会提前亲政,政权交迭向来都是伴随血雨腥风而来,这次也不会例外。
一念及此,丽娘有些后怕地拍了拍胸口,咂舌道:“还好吕老爷子没事。”
“我们该回去了,去向岳母大人辞行吧。”
丽娘点头,随他一同去向郑府诸人辞行。
【我记着数,还差两章,今天是不行了,明天尽力。
】------------什么意思?“一会儿会有客人前来,你也认识的。”
在回国公府的马车上,柴靖远斜斜地靠在座位上,半眯着眼睛对丽娘道。
“我也认识的客人?”
丽娘不免好奇,能在国公府算得上客人,而且还是她也认识的人,她还真想不出来会是谁,“是谁?”
她问。
柴靖远淡淡一眼扫过来,“一会儿见到你便知他是谁了。”
丽娘沉默,不再多问,马车片刻后便到了国公府门前,柴靖远掀开帘子,对李曦道:“你留在厅里等那位客人,免得旁人怠慢了他。”
李曦眼中带着几分疑惑,却没有多问,应了声是,也不等马车停下便跳了下去,此后马车驶入国公府侧门,自甬道入了内院,将柴靖远和丽娘直送到春院侧门口。
下了马车,柴靖远也不等第二辆马车将仆人和随从们送来,便很自然地牵了丽娘的手,缓步朝春熙苑行去。
“对了,怎地这几天没见着李绍?”
丽娘被他牵着手,冰凉的触感让她心中慌乱,为了驱散这种无措的感觉,她没话找话地冒出来这么一句。
柴靖远没有回头,脚步却放得有些慢,淡淡地道:“李三叔最近很忙,我让他回去帮忙了。”
言罢,话音一顿,似是想到丽娘不明白这其中关系,又解释道:“李三叔乃是我娘生前挚友,虽是与我娘主仆相称,但我娘待他却如兄长一般。
李曦和李绍便是李三叔的儿子,我年幼时与他们也如兄弟一般,只是三叔守礼,让他们与我主仆相称,日子长了,便再也改不过来了,李绍嘴巴虽然利了些,但心不坏,你别放在心上。”
丽娘听他这般有耐心地解说这些,心里一时间七上八下的,这样一个不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却肯这般轻言细语地说这些话给她听,将他身边重要的人说与她知晓,这叫她的心还能如何平静?或许,我和其他女人于他来说,总是不一样的吧?丽娘心底里忍不住这样偷偷地想,然后便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窃喜”
的奇怪情绪慢慢地滋生,便连他那冰凉的手指,此刻也让她觉得微微温热起来,一如她泛红的脸颊。
柴靖远说完这许多话,却未听见她回应,忍不住回头看去,只见她异常乖觉地垂首跟在自己身侧,睫毛低垂,看不清她眼里的神情,白嫩嫩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却不知她因何羞涩。
直到手心越来越温热,他才惊觉,原来自打下了马车,便一直抓着她的手。
理智告诉他,此刻应该放开她的手,只是手中那温润的触感却叫他有些不舍,但这种不舍也让他隐隐有些害怕,这才几日光景,他便对她生出习惯来了,若再习惯更多,三年后又该如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