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九堂嫂告诉我怎么绣小鸟的眼睛,&rdo;窦昭笑着进屋换了件衣裳,梳洗了一番,和父亲坐在临窗的炕上说话,&ldo;我觉得和画画的技巧差不多,难怪六伯母的那个姑姑还绣长画画。
&rdo;一席话说得窦世英心情好了很多,说起窦明来:&ldo;……京都的繁华景致大人都爱,何况是孩子。
你要不要和窦明一起去京都住些日子?&rdo;然后让她给王家的人行晚辈礼?还是免了吧!
窦昭笑道:&ldo;她舍不得她的外祖母,我舍不得我的崔姨奶奶。
&rdo;窦世英失笑,思索半晌,试探地问她:&ldo;你和崔姨奶奶在家,会不会害怕?&rdo;窦昭立刻高兴起来。
看样子,父亲准备和王映雪、窦明一起去京都了。
或者是因为没有了怨恨,她现在的心态很平和,不像上一世,看见父亲和王映雪、窦明、窦晓在一起就怒火中烧,气得半死。
她此刻心里只有祖母。
&ldo;这么说来,您同意我把崔姨奶奶接回来住一阵子了?&rdo;窦昭笑吟吟地问父亲。
&ldo;我什么时候不同意了?&rdo;窦世英笑道,然后神色开始有些沮丧,&ldo;我只是觉得没有崔姨奶奶,庞家也一样不敢上门。
&rdo;所以才赌气不去京都候缺?窦昭有些啼笑皆非。
好在这件事已经解决了,她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和父亲争论,问起父亲什么时候起程。
&ldo;后天吧!
&rdo;窦世英笑道,&ldo;明天我们去接你崔姨奶奶。
&rdo;窦昭笑着连连点头,和父亲商量:&ldo;东跨院不是刚刚修缮了一番吗?不如让崔姨奶奶就住在东跨院的清慡轩吧?那里树木葱郁,最凉快不过。
&rdo;&ldo;走,&rdo;父亲兴致勃勃地起身,&ldo;我们去看看。
&rdo;两人晚饭也没有吃,一起把清慡轩转了个遍,哪里做内室,哪里做宴息室,哪里放箱笼,哪里睡丫鬟……都一一安排好了,这才回正房,翌日一大清早套了马车往田庄里去。
和王映雪一起收拾箱笼的胡嬷嬷有些担心:&ldo;请神容易送神难。
您看这事……&rdo;王映雪听着心情立刻变是浮躁起来。
她知道赵谷秋的死是窦世英心里的一个疙瘩,可逝者已逝,这活着的人总要继续过日子。
原以为时间长了,自己再小意曲从,这疙瘩自然也就解开了。
谁知道却事与愿违。
这么多年过去了,窦世英不仅没有忘记赵谷秋,而且和自己渐行渐远,再不复从前的亲密。
机会从来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就像窦明的伤心一样。
在真定,在窦家,窦明嫡庶不明,她,永远是个小妾扶正的继室。
想到这些,她不由咬了咬牙。
她和窦世英必须重新开始。
京都是个外省之人如过江之鲫的地方,谁也不清楚谁的底细。
他们去了京都,窦世英入朝为官,又有窦世枢这样的族人,王氏这样的亲戚,他们完全可以在京都定居,不再回真定,而窦明也可以在京都快快活活地长大,清清白白地嫁人。
&ldo;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rdo;王映雪低声地对胡嬷嬷道,&ldo;七爷正值壮年,我们就是回真定,至少也是十几年以后的事了,崔姨奶奶难道还能活到那个时候不成?&rdo;最终能不能长住京都,王映雪还没有十分的把握,不敢把话说满了。
胡嬷嬷想想也是,笑了起来:&ldo;倒是老奴多虑了。
&rdo;&ldo;哪里,&rdo;王映雪握了胡嬷嬷的手,真诚地道,&ldo;这些年若不是有你在我身边,我哪能支撑得下去。
&rdo;&ldo;太太可折煞老奴了。
&rdo;胡嬷嬷连声不敢。
主仆说着,心情都有些激动,胡嬷嬷虚扶着王映雪进了内室,就看见窦明抱着个大迎枕,目光呆滞地坐临窗的大炕上,屋里收拾东西的丫鬟、婆子来来去去,她却视若无睹。
王映雪心里&ldo;咯噔&rdo;一下,忙上前搂了女儿:&ldo;明姐儿,明姐儿!
&rdo;窦明回过头来,光彩也一点点地回到了眼眸中。
王映雪吁了口气,引了她说话:&ldo;你要不要去看看还有哪些东西要一并带去京都的……&rdo;&ldo;什么也不要!
&rdo;窦明的声音非常的高亢,显得特别尖锐,&ldo;外祖母都会买给我的,我什么也不要!
&rdo;王映雪眼睛一湿,抱了女儿,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