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妹看着眼前的王和平,有点目瞪口呆:
他不是说在农场工作的么?不是辞了么?原来回城里已经找到工作了啊?好啊,还想拿没有工作试探人!
幸好她刚刚说话很客气呢。
不一会,村干部过来了,这边人聚集的有点多。
听说是五六十里外的四九城里的采购员,村干部也不淡定了,就要拉着王和平去村公所。
王和平无奈的对着秦小妹使了一个眼色,跟着村干部走了。
到了村公所,村干部小心看了介绍信,货真价实,错不了。
王和平心道:这可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介绍信了。
以前混鸽子市,也要去近郊收货。
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他们就有人刻萝卜章仿介绍信。
反正能给钱,给票,能交易到物资,量又不大。
混口饭吃,没人深究,除非撞枪口上了。
秦家屯这种远郊,怎么分辨得出来真假?
得知王和平还没吃饭,村里还招待了王和平一顿鸡蛋面。
王和平还给了钱。
他虽然不富裕,也不差这几毛的钱和票啊!
王和平不得不和村干部盘点了一晚上的物资,价格,还正儿八经地抄录了一份,说具体要明天回去,汇报了,再来采购——他已经很久没参与过鸽子市了,不了解市价。
三弟王援朝之前问他要不要做鸽子市,他发现这一趟不做一把,都不行了。
只能找几个以前的小兄弟帮忙散散货了,多少赚点吧。
村公所还给他拿来了一套被褥,十月中,不是夏天,晚上要盖被子的。
秦小妹的父母、哥嫂从山地里回来,他们是去收红薯了。
秦家屯后面就是大山,不去山里种点杂粮,可不就是太浪费了?
秦家屯的村民,几乎家家都这么干。
也就是因为如此,秦小妹的父母,才有能力养得起她这么一个不用下地干农活的女儿,只在家做做家务,养的白白嫩嫩的,势必要嫁到城里去。
秦老二的女儿,嫁城里享福了,秦老二整天在屯里走路都是脖子昂着老高,得意个什么劲?也没见他闺女让他享享福啊?
秦老二是秦老三的堂哥,他们的爷爷辈是亲兄弟。
所以秦老三坚决不要女儿下地,不吃馒头争口气,也要将女儿嫁城里。
他闺女,俊的很!
而且还读到了初中毕业,实在考不上高中,才作罢。
高低也是初中生不是?
听了女儿的说法,他还特意跑去村公所看了会热闹。
秦家屯嘛,大队支书不仅也姓秦,还得叫他秦老三一声三叔,因为秦老三要叫支书父亲一声大哥(还是堂的,爷爷辈都是亲兄弟)。
人家采购员已经吃完了面,在抄录物资明细了。
人家也说了,多了不敢说,只要价格实惠,千八百的物资,还是没问题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