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八月,大都皇城。
两名内侍用力地挥动大蒲扇,将凉风扇向病榻上的忽必烈。
蒙古人喜凉不耐热,如果是往年的话,他早就迁往草原上的上都避暑去了。
无奈今年其重病缠身,身子受不得路途颠簸。
更重要是霹雳军兵临城下,一旦他离开,大都城必不可守。
大都城一失守,霹雳军将对汉地的元军形成战略合围之势,让本已縻烂的局势变得更加无可收拾。
忽必烈当然知道大都城不可守,但他想要的是尽量拖延时间,希望在见长生天之前,完成最后心愿。
这就是让太子真金即位。
按照传统,蒙古大汗由忽里台大会推选产生。
蒙哥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各自召开了忽里台大会,从参会情况来看,支持后者的蒙古贵族远多于前者。
虽然在两汗争位中,忽必烈凭借汉地的人力财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造成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察合台、窝阔台和钦察汗国自此之后与蒙元政权为敌。
忽必烈知道,自己因为重用汉人被蒙古贵族视为背叛传统,他们更容不下热衷汉文化的太子真金。
让真金在大都继承帝位,成为汉人的皇帝,获得代表蒙元政权治理汉地的法统,这既是为获得汉军世侯的支持,压服蒙元政权内部的反对派,也是为今后有朝一日重返汉地埋下伏笔。
为此他将真金召回了大都,让奥鲁赤驻守大同府,又以防止海都东侵为由,让安童和四王子那木罕率军前往可敦城。
此前两人接到命令后,已回援到河套地区。
在忽必烈看来汉地已不可守,这支精锐既便回援,也无法挽回败局,更可能给真金继承皇位带来麻烦。
可敦城除了是漠西关键据点,还有其重要意义。
金灭辽后,契丹皇室后裔耶律大石便是在可敦城召集部族西征,并建立了广阔的西辽帝国。
或许真金也能如耶律大石一样,在遥远的西边重现蒙元帝国的辉煌。
此刻的真金便跪坐在他的病榻旁,一字一句读着欧阳轩的亲笔信,这封信由通州的霹雳军信使刚送到大都城。
真金自幼便接受刘秉忠等大臣的教育,熟读汉人大儒的经书,对汉文的熟悉甚至超过蒙古文字。
阅读汉文书信,对他来说乃是家常便饭。
蒙古文字由回鹘人塔塔统阿创建的,后经忽必烈的国师八思巴改进,已广泛用于帝国行政系统。
真金用蒙语念出了欧阳轩的信,不是直译而是意译,不少地方还作了修饰改动。
他怕直译欧阳轩的亲笔信,让本已重病在身的忽必烈受不了刺激,甚至会当场口吐鲜血而暴毙。
欧阳轩的信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姚枢前往通州和议时所提六个条件的回应。
欧阳轩对此的答复是,霹雳军不会从通州退兵,但同意真金在大都登基,在此期间可以罢兵,但前提是元军不主动挑事。
霹雳军也不同意以燕云十六州为界,而是将继续进军,直至达到目的。
霹雳军也同意开放通道,让两淮元军和伯颜征宋大军北返,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向霹雳军缴械——这个不容讨论,霹雳军承诺保证北返元军的安全。
霹雳军同意双方互市贸易,但元军要想获得优质铁器和火器,必须用良马来换。
至于和亲之议被欧阳轩一口否决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