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一炬的宗像郡,孤立的山城如同警告牌,告诫着所有人,这是侵扰大明的下场,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下场。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已经离开了这里。
从宗像氏那些俘虏口中得到了不少远贺郡情报,并且让辅助军带上了一些远贺郡中高层贵族充当带路人之后,就直接前往远贺郡。
高强度的行军,让辅助军有些苦不堪言,但有明军在侧,倒也没有什么武士敢开口抱怨什么。
明军的权威在这支混合部队中为最顶级的存在。
也恰恰是因为如此,不管是辅助军还是武藤太郎的中军,所展现的纪律都让那些将领有些刮目相看。
他们不曾想过,自己手底下的兵竟然也能够如此,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明军那般的能力。
扪心自问,无论是武藤太郎还是其他将领,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做到。
双方军制有着根本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明军有一种他们能感受到,却无法描述出来的感觉。
军队的灵魂,那不是武士道能够比拟的灵魂。
叶指挥并没有排斥武藤太郎跟随行军,甚至还让他参与一些需要大军配合行动的会议。
光是学习明军的形,虽说对于军队的改变会有,但无法掌握明军的神,再怎么改变,最终也是会一样成为将领手中的私兵。
而一旦军队成为了某些人的私兵,那么结果和现在大名手中的兵就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无非就是为了钱、粮、女人。
况且,光是行军就已经让这些部队心生不满,更何况是明军严苛的训练体系,若是学习明军的训练,以倭国当前的医疗技术,说不定练死的人会比因战争而死的人还要多。
所以叶指挥并不担心藤原太郎偷师,如果说被偷了个外壳就能让明军感受到威胁,那么大明八十余年可没有停止过与周围邦国的交流,早就应该被覆灭了。
远贺郡虽是罪魁祸首之地,但有了宗像郡的前车之鉴,除了明军,其他部队觉得不会再有如同粕屋郡那样的死战。
毕竟火炮一响,打穿的不仅仅是敌军的城防,更是击碎了对方的心理防线。
在明军的内部会议之中,对此也有所讨论。
宗像郡不战而降对于明军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明军意不在统治这些地区,所以,若是罪魁祸首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那特别行动队此番出动的意义就无法达到。
通过武藤太郎他们对于宗像郡那些大名的态度,各个都比普通武士成为俘虏的待遇要好上许多。
就算投降,可倭国大名之间似乎有着彼此的默契,那就是善待贵族,给予贵族应有的体面,甚至还保留大名的阶层待遇。
也是正因如此,叶指挥对于接下去的远贺郡,就算对方大名投降,也必须接受来自长崎的审判,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特别行动队带着杀戮的目的而来,但并不代表着部队可以随意杀戮,特别是在自己武力强盛时,更要学会自我约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