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题库_思想_统一_王弼(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思考题)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题库_思想_统一_王弼(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思考题)缩略图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题库_思想_统一_王弼(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思考题)

|==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题库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部分资料摘录:
人副天数
答:人副天数是董仲舒的学说之一,在《春秋繁露》中存在一卷《人副天数》。他认为,人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皆是天之副本。他指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人好比是天的投影,人的形体、身躯和脏腑皆是模仿天的产物(头如天圆、耳目如日月、鼻口如风气、骨节合天数、大骨节合月数、五脏对应五行、四肢犹如四季、眨眼犹如昼夜),因而天是使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原和根据。在这个基础上,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向汉武帝谏言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他指出,《春秋》要求大一统,但现在百家都有各自的要旨,并相互参差抵牾,这就使得统治者无法完成统一;另一方面,如果法令制度经常变更,臣下和人民可能会不知所措。因而只要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之内,不属于孔子学说的言论,就应当将其兴起的根源杜绝,使得他们不能与儒家争道。这样天下就有了一致的条例准则与明晰的法令,人们便会知所从。此后,在学术与仕进方面,儒家被定为一尊。最初,独尊儒术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和稳定国家的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成为封建专制的统治工具,严重禁锢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白虎通》
答:《白虎通》,又称《白虎通义》,是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经典著作,由班固等人依据汉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观会议上经学辩论的结果编纂而成,共四卷。该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与谶纬之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了自然、社会、伦理、人生与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基本规定了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以及伦理原则等,实际这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根据的国家法规。《白虎通义》把封建制度下君臣、父子、夫妇之义和天地星辰、阴阳五行等种种自然现象相比附,以神化封建秩序与等级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宣扬“三纲”“五常”“六纪”。它还把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谶纬迷信融为一体,企图统一经学,建立神学经学。
《太玄》
答:《太玄》是《扬子太玄经》的简称,是扬雄模仿《周易》体裁而写成的,用来表达自己宇宙论、本体论哲学思想的著作。其书分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玄”是指玄奥,源自《老子》“玄之又玄”。《太玄》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了一个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本源的哲学体系。它糅合儒、道、阴阳三家思想,成为儒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混合体。扬雄利用阴阳、五行思想和天文历法知识,以占卜的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太玄》对祸福、动静、寒暑、因革等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及其相互转化规律做了详细的阐释,他认为事物的发展皆有九个阶段,指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家族有“九属”。任何事都用“九”来硬套,反映出扬雄的形而上学观点。
《达庄论》
答:《达庄论》是三国时期魏国思想家阮籍的哲学著作。阮籍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他还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在天地之中,可称
马工程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题库_思想_统一_王弼(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思考题)插图
之为“一体”,这也是《达庄论》的主题。虽然自然界的万物形态各异,但皆是“一气之盛衰”,统一于“自然一体”的气。他力图证明,人在实质上也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达庄论》还对儒家学说进行批评,说其是分别名分、“分处之教”,赞同庄周“自然一体”的思想,认为理想的“至人”应该能够泰然地面对生与死,完全顺其自然。
《周易略例》
答:《周易略例》是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是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王弼的《周易略例》和《周易注》相互配合,集中反映了他的《易》学观点以及解《易》方法论。该书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读《周易》,系统总结了读《易》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原则,抛弃汉代解《易》的象数路线,指出理解《易》的新学术路向。他主张要“忘象以求其意”,提出了“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解《易》方法。《周易略例》与《周易注》相得益彰,扫除了两汉以象数、谶纬解《易》的学风,开创了一种注重义理的新学风。玄学贵无论“以无为本”,提出这个“本”依靠存言、存象是不能得到的,只能于言象之外体会。
崇本举末
答:崇本举末是王弼在《老子注》中提出的命题。王弼在阐释“以无为本”的有无观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崇”是指举用。王弼明确指出:“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可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在此,“崇本”是为了“举末”。“举末”是指举用作为枝末的万事万物。由此可见,“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是不矛盾的,两者皆推崇根本而养息或举用枝末。主弼还在《论语释疑》中提出:“予欲无言,盖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也。”其中“举本”是指举用根本,即对“崇本”的具体表现,即将“崇本”变为现实的行动,以便服务于现实的政治;而“统末”就是把具体的万物归于一本。
性分
答:性分是郭象在《庄子注》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与万物所具有的先天禀赋。他在《逍遥游》的注中说:“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凡人与物的禀气存在偏颇,其“性”也各有特点与局限性,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存在着分界,称为“性分”。“性分”无优劣、大小之分,只存在自己的行为和性分是否“适当”的问题。郭象还指出,性分是先天自足的。“性分自足”就是指万物虽然有大小之别,然而如果都能自足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逍遥皆同。因此推而广之,则世间万物,各足于所受,无不逍遥。
《肇论》
答:《肇论》是东晋佛学家僧肇的著作。僧肇对大乘佛教的中道空观有深刻的理解,被鸠摩罗什称为“解空第一人”,先后编译了《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等四篇佛学论文,后又收进《宗本义》一文,形成了《肇论》一书,建成了他所理解的一个完整的中观佛学思想体系。《肇论》以般若为中心,对当时佛教所热议的问题即佛教思想的基本问题做了总结性的回答与阐发。这个体系以“缘起性空”的思维方式为起点,阐释“不真”即“空”的本体论思想,并从“物不迁”去探讨佛学的根本宗旨即追求人生的解脱而达到理想的涅槃境界,同时指出获得般若智慧是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
《抱朴子》
答:《抱朴子》是一部道教经典著作,由东晋葛洪所撰,分内、外篇。《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鬼怪变化、禳灾却病,属于道家的范畴。《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历程。其文学思想是反对贵古贱今,认为今胜于古。总之,该书将玄学与道教神学、丹鼎与符篆、儒学与仙学、方术与金丹均纳为一体之中,确立了道教的神仙理论体系。
……
>>>本文为资料精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60